Login

400-123-1245leyusports@jgscy.com

  1. leyu乐鱼 > 新闻动态 > 公司动态

“西奈雄狮”的真实故事:聊聊《坦克世界》成就的背后历史

作者:小编 日期:2024-09-19 03:49:50 点击数:

  “西奈雄狮”的真实故事:聊聊《坦克世界》成就的背后历史在游戏《坦克世界》里,只要击毁了100辆IS系列坦克(也包括改装的自行反坦克炮)就能够获得一个有点奇怪的称呼“西奈雄狮”。因为虽然IS坦克有着比较长的服役经历,也确实在西奈半岛有过实战,但是并不存在一位只身消灭了100辆IS坦克的指挥官。

  不过,考虑到二战后最大规模的坦克战就发生在西奈半岛(1973年10月14日大战,双方出动坦克共约1750辆),而IS坦克在二战结束后最大规模的实战也发生在西奈半岛(1967年6月),将IS坦克杀手称作“西奈雄狮”也有那么些道理。总而言之,要是想解释一下这些事情,还需要先说一下IS坦克的前世今生。

  1942年后半年,在开战初期相当强大的KV重型坦克已经逐渐落后了。在火力上,KV-1的76mm主炮面对新近服役的“虎”、“黑豹”已经力不从心,而“虎”的88mm炮和“黑豹”的75mm炮对于KV来说却是有力的威胁。更重要的是,KV过慢的速度和较差的维护性也让苏联军队感到没有信心。KV-1的后继者开发也纷纷陷入僵局,只有减少装甲的KV-1S正式服役,但是也没有带来多少作用。

  1943年初,一辆“虎”被苏军缴获,其威力惊人的88mm炮令众人印象深刻,如何突破“虎”的装甲也成为了急需的要求。根据测试,只有85mm防空炮和122mm大炮能够有效杀伤“虎”的装甲,针对KV-1S的改进随后就展开了,目的是换装85mm炮,这一改进型被称为KV-85。

  然而就在1943年秋天,苏联红军已经认为76mm炮完全不适合了,所以开始计划提升主力坦克部队的火力,这意味着IS-85将面临“降级”的危险,而且85mm炮面对“虎”重型坦克仍然有些力不从心。于是在1943年11月,122mm大炮被定为更好的武器选择,同时KV-85的改进型,IS-85(IS即约瑟夫·斯大林的缩写,在英语里也被写作JS)也开始生产了,最后一共生产107辆。

  在一次测试中,122mmD-25T大炮可以在1500m的距离上轻松击穿“黑豹”的装甲,到了1944年1月,换装122mm炮的IS-122开始生产了,后来又被改名为IS-2,原来的IS-85变成了IS-1。此后IS-2开始加速生产,产量达到了每月350辆。

  IS-2随后参与了波罗的海战役,其惊人的火力很快引发德军注意,而且它120mm厚的前的装甲甚至可以挡住88mm炮弹。然而,IS-2的车组相比于“虎”的车组来说缺乏经验,IS-2的机动性也很差。在实战中,IS-2主要用来支援步兵,并没有太多的机会和“虎”硬碰硬。但是在纸面数据上,IS-2和“虎”算是势均力敌,面对“黑豹”更是优势明显。

  IS-2比“虎”的火力更强,防御略占优势,但是内部空间非常小。在互相穿透能力上二者平分秋色,虽然IS-2的装甲在1500m的距离上仍然可以防住“虎”的88mm炮而且可以摧毁后者,但是“虎”的瞄准具更为精确,在远距离射击准度更高。“虎”相比IS-2最大的优势是超大的载弹量,以及(通常来说)更好的组员。

  到了1944年8月,一位新的挑战者,“虎II”坦克,也被称为“虎王”、“皇家虎”甚至是“孟加拉虎”,出现在了战场上。由于“虎II”性能很不可靠加上数量很少,显然IS-2和“虎II”之间的战斗相当少见。但是从纸面数据来看,IS-2已经优势不大了。在火力上“虎II”已经压倒了IS-2,防御方面也是如此,IS-2只在速度方面略有优势而已。但是在苏联人手里,他们也有用来抗衡的新武器。

  在IS-2还没有完全投产前,有关后继者的研究就开始进行了。到了1944年10月,原型车制作完毕,随后被定为IS-3。IS-3的炮塔如同长柄锅形,具有极其厚的装甲来对抗炮弹,但是也让内部空间变得非常拥挤,甚至影响了主炮的俯仰角度。它的另一个特点是突起的车体前部,让坦克的防御能力进一步提高。类似的设计还会一直持续几十年之久。

  然而,IS-3作为战时产品,存在很多问题,最严重的是焊接线容易开裂。结果,在二战结束前,没有一辆IS-3参与实战(IS-3是否参与了柏林围攻还有争议)。IS-3的改进型,IS-4在1947年开始生产了200辆就停产了,它的速度实在太慢。

  此后还有一些不甚成功的试验型号,例如IS-6和IS-7,都没能线会在未来被改进为IS-3M坦克继续服役一段时间。

  1948年,IS-8验证坦克开始进行发展,最后在1951年初终于开始生产。IS-8具有七对负重轮,更大的炮塔,更长的车身,改进后的D-25TA 122mm大炮,装甲厚度提升到200mm。但是在斯大林死后,IS这个名字也不能叫了(讽刺的是,就像当初KV这个名字不能叫了一样)。IS-8从此被更名为T-10,这也是苏联最后一代重型坦克,此后这个类型将被主战坦克逐步取代。

  T-10的主要对手已经变成了英国“征服者”和美国M-103重型坦克,它在面对M46、M26或者早期型“百夫长”时还是具有明显优势,即使是试验性T26E4的90mm大炮想要击穿T-10的装甲也有难度,而T-10可以在射程内摧毁任何一种英国或美国的主战坦克。但是,“征服者”和M-103具有更好的测距系统,远距射击非常精确,而且发射的120mmHEAT弹也有着巨大的威力。

  到了60年代,T-10的优势已经不复存在,英军“酋长”坦克的120mm大炮可以轻松击穿T-10的装甲,M60和“百夫长”后期型号的105mmL7炮也完全有这个能力。T-10和IS-3从此在欧洲防线上消失,转而部署到了压力较轻的远东防线上。然而直到冷战结束,远东的IS-3和T-10也没有机会参与实战。如果把匈牙利事件也算上,红军的IS-3只参加过这一次实战,损失1辆。

  不过,在苏联外IS坦克同样装备了一些国家。二战期间,波兰军队在1944年装备了71辆IS-2,参与了1944年末到柏林围攻期间的战斗。波军第4重坦团的IS-2共摧毁装甲车31辆,大炮76门,自身损失14辆。到战后,波军仍然有26辆IS-2,21辆归还苏联,24辆战损。1946年波兰接收两辆IS-3,但是最后没有采用。捷克斯洛伐克也曾经收到一辆IS-3,仅作训练用。

  中国是IS坦克的一大用户,在50年代早期我军就装备了少量IS-2,这些坦克在朝鲜边界参与了很有限的实战。战后,IS-2持续列装了一段时间,在50年代的印支战争中,法军正是因为担心IS-2的强大火力,决定运输一批“黑豹”坦克到战场实测,不过这些“黑豹”最后全部损坏了,被M36坦克歼击车取代。另外,朝鲜和古巴各有两个团的IS坦克,前者主要是IS-3坦克。

  但是,IS坦克最大的用户应该还是埃及,在50年代,新成立的纳赛尔政权从苏联获得了一批IS-3坦克,60年代初又获得了一批IS-3M坦克,前者也最后被改进为IS-3M。到了1967年,埃及一共有100辆IS-3M,还有一个团的ISU-152,其中位于拉法的第7机歩师下属有一个团的IS-3M,共有21辆,位于西奈东北部的库恩提拉驻扎着第125坦克旅大概60辆,剩下的在后方预备。

  IS-3对于当时的以色列装甲部队来说如同噩梦,其巨厚的175mm前装甲让火箭筒如同是挠痒痒一样,当时以军的主要坦克——M50谢尔曼、AMX-13和M48巴顿的主炮面对它都一筹莫展,当时可以击毁IS-3的只有两种火炮,分别是“百夫长”Mk5的105mmL7炮和M51谢尔曼的105mmL/44炮。以军的75mmAPDS在击中IS-3的前装甲后,碳化钨弹芯会直接破碎,但是L/44的105mmHEAT弹没有这个问题。

  L7炮的APDS弹当初是为了对付T-54的装甲而研制的,面对IS-3的装甲时在正常射程下也具有足够的杀伤力。不过,M48A1和A2的90mm炮就没有这个威力。当时美国成功研制了90mmM431尾翼稳定高爆穿甲弹,它在极限射程上的穿透力几乎和L7的APDS弹在1000m的穿透力相当。战后,以色列坦克会装备高强度钨合金APDS,以及M456HEAT弹,二者均能够摧毁IS-3的前装甲,但是在1967年这些东西还没有运到。

  于是,以色列装甲部队开始将“百夫长”Mk3和M48的主炮换成L7炮,不过进度不是很顺利。到了1967年,仍然有少数“百夫长”Mk3尚未完成更换,只有一个连的M48具有L7炮。在“六日战争”开战前夕,以色列一共有9个装甲旅,分属于六个师团(Ugda,将装甲旅、步兵旅和炮兵旅混编的师级单位)。在南方司令部的三个师团(塔尔师团,约夫师团和沙龙师团)里,一共有5个装甲旅,800辆坦克。但是同时埃及在西奈半岛一共有930辆坦克(100辆IS-3),200辆自行反坦克炮(例如SU-100和ISU-152),还有900门大炮,显然优势明显。

  6月5日凌晨,三个师团在严格无线电静默中完成了集结任务。在空军发动“焦点行动”的同时,随着“红页!红页!”的指令,以色列陆军打破静默开始全面行动。北路的塔尔师团第7装甲旅在一个侦察连的带领下,穿过边界线营的“百夫长”开始进攻汗尤尼斯镇,一个步兵旅的埃及人驻扎在这里,还有躲藏在掩体内的T-34/85。在付出了一定伤亡后,汗尤尼斯陷落了。

  来不及守住汗尤尼斯,第7旅立刻向通往西奈的锁钥——拉法进发。打头的侦察连还没进入拉法就遭到了驻守的第7机步师猛烈的伏击,第7旅当机立断,将79营分出一半的部队,从拉法的北侧绕到西边,攻击守军的后方,同时剩下的M48取铁路线进攻,“百夫长”取公路线进攻。以军的进攻迷惑了敌人,一个营的T-34/85试图从西南方向反击,结果一头撞进以色列人的伏击圈,几乎全军覆没了。

  然而,在先发制人的优势迅速消失后,埃军很快就组成了强有力的防守线,躲藏在掩体内的反坦克炮和T-34/85开始向M48猛烈开火,击毁了一些坦克。在M48们难以前进的时候,两个连的“百夫长”从敌人的南面机动包抄,摧毁了大量的敌军大炮和坦克。后来一位以军坦克指挥官曾回忆起拉法大战的激烈:

  敌军防线向我们疯狂地开火,掩体中的坦克、反坦克炮、迫击炮、榴弹炮、反坦克火箭都在射击,但是我们没有停下,一直冲到大部队攻入拉法……一辆半埋在沙子里的T-34/85差点击中了我,我身后的友军用一发90mmAPDS将其炸毁了……

  同时,从南边进攻的第202伞兵旅和46坦克营也发动了进攻,计划如同尖刀一般从南方插入埃及防线。但是速度更快的坦克很快就跑到了步兵的前方,埃及守军抓住机会,连忙出动了一批IS-3M去攻击伞兵,不过他们很快就撞上了一个连的M48。更有趣的是,正好就是这个连的M48全部换装了105mmL7炮,他们是最先和“斯大林”一决高下的以色列坦克兵。

  我们跟着连长向北前进,突然,连长的坦克爆炸了,炸成了一团火球,他的身体从指挥官舱口上跌落,死了。我迅速通过他的侧翼,搜索敌方火力来源,结果我跑得太远了,敌人的反坦克炮全都在向我射击。我一边全速冲刺一边反击,把他们连人带炮全部炸得粉碎。现在我是代理连长了,剩下的9辆坦克都跟着我,他们毫发无损。当我们靠近一处沙丘时,我看到前方两公里外有两辆敌人坦克,我以为是T-34,但是当我靠得近了一些,我才发现它们是如此之大——“斯大林”! 营长告诉过我,这些怪兽是有多么可怕。然后,又来了四辆“斯大林”,他们排成一排,奇怪的是却没有开火,连炮塔也没有动。我们迅速装上APDS弹,然后来了一次迅速的射击。我们都击中了,两辆“斯大林”起火爆炸了,剩下的“斯大林”开始反击,但是太慢了,在他们射击后我们全部躲开了。我们专门袭击“斯大林”的侧面和后方,躲在沙丘后面,只有下倾的炮管露出来,我和一辆坦克又击毁了三辆“斯大林”。 到了最后,我军10辆“马加奇”一共消灭了10辆“斯大林”,一些“斯大林”的炮塔被直接炸飞了。活下来的“斯大林”车组疯狂地逃离燃烧的坦克,场面实在是无比凄惨。我们后来知道,被我们消灭的“斯大林”给友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

  第46坦克营的另一个连,装备普通的M48,同样遇上了一批IS-3M。在前方的4辆M48首先发现了5辆IS-3M,虽然他们的90mm炮不能穿透IS-3M的前装甲,但是以军M48凭借更快的速度和更准确地攻击,不断绕到IS-3M的后面和侧面射击,几分钟内,5辆IS-3M被全部摧毁。但是很快又出现了5辆IS-3M,恶战还在继续。IS-3M的大炮和装甲确实很难以对付,最后,9辆IS-3M被摧毁,但是M48连也损失了一半以上的坦克。

  在这次战斗中,最不可思议的一次IS-3M战斗发生在202伞兵旅的士兵身上。一位伞兵看到一辆巨大的IS-3在距离自己只有40m的地方,舱盖处于打开状态。他对准舱盖发射了一发榴弹,榴弹落入了坦克炮塔,顿时爆炸了,两位成员当即被炸死,另外两人浑身是火地钻了出来,一番挣扎后就不动了。没有人知道为什么这辆IS-3M会在战斗中打开舱盖。

  攻克拉法后,塔尔师团在13点半左右打下了谢赫祖威德的第7师总部,他们的下一个目标是杰拉迪溪谷,那里是通往西奈半岛北侧阿里什的门户。有趣的是,在前锋的第7旅居然发现遍布的守军都在炎热的中午昏睡了,两个营的M48不发一弹就穿越了溪谷,但是当大部队的侦察前锋到来的时候,守军做出了激烈的反抗,侦察部队损失惨重,不得不转为防守。

  后续的第82旅的“百夫长”在溪谷里也遭到了猛烈地反击,埃及守军部署了大量坦克、反坦克炮和重机枪阵地,溪谷里埋下了大量地雷,周围的环境也十分复杂,南侧的细沙会让坦克陷进去。下午5点从南翼反击的第7装甲旅M48营就在这里吃了亏,营长阵亡。到了下午6点,M48营直接冲入了敌军阵地,摧毁大量T-34/85,自身只损失一辆M48。

  但是此时天色已晚,后方的AMX-13和M51又被困在了沙子里,敌军防线还没有完全瓦解,前锋的一个半M48营还在阿里什和一个旅的坦克战斗。情报还显示,一个师的T-54以及T-55正在从南侧开向阿里什。时间不等人,塔尔决定只留下一个营的步兵和两个连的坦克继续攻打杰拉迪溪谷,保证运输列车的安全,剩下的部队全部冲向阿里什。塔尔冒了很大的风险,但是也取得了成果,到了5日夜晚,埃及第7师已经全军覆没,6日凌晨补给也已送到,塔尔师团也站在了阿里什的门口。

  从南边增援阿里什的是第4装甲师,他们在晚上马不停蹄向北增援,但是他们似乎并没有考虑保护侧翼,整个师周围没有任何增援。因为他们觉得,只有宽履带的苏联坦克可以通过拉法-阿里什公路以南,哈里丁谷地那些细密的沙丘,以色列那些窄履带的英美坦克没这个能力。事情真的就可以这样天真地推定吗?

  当然不能,隶属于约夫师团的第200装甲旅的百夫长在整个5日白天都在奋力赶路,从而穿过这条比阿登森林还要不适合坦克的道路。一路上风沙肆虐,所有的坦克都在低挡下推进,到了5日深夜,劳累的坦克兵终于在一处沙丘上停下来了。这里是比尔·拉帆十字路口,向北就是阿里什,也是埃第4师的必经之路。“百夫长”首先发现了一处雷达站,将其摧毁了。

  突然,第200旅的士兵们被一阵猛烈的炮击吓了一大跳,在漆黑的夜晚,无数炮弹落到了“百夫长”四周。他们知道有一个师的坦克要从这里经过,却想不到敌人已经来了。他们从潜望镜里看到了许多车灯,两个旅的T-54。炮手们立刻反击,突然之间,所有的车灯都熄灭了。埃军T-54装备着L-2“月神”红外大灯,以军“百夫长”没有,T-54很快就推进到了2000m的距离上。

  为了对抗具有夜战能力的T-54,“百夫长”需要灵活开灯和关灯,全速射击,竭力不让己方侧翼被包抄。在混乱中,战斗打了一个晚上,到了6日清晨,一天一夜没合眼的第200旅士兵瘫倒在了自己的座位上,周围全是T-54的残骸,也有一些“百夫长”的。他们等到了塔尔师团的第7旅的支援,南下继续肃清埃第4师的残部,塔尔师团的主力继续西进,在经历了惨烈的战斗后,塔尔师团和约夫师团完成了各自的使命。

  不过,“六日战争”里也许只有一场战斗能被称为“雄狮”,那就是位于更南侧的沙龙师团的“阿布·奥格拉突击战”,这是一次把坦克发挥到极致的战斗。

  阿布·奥格拉-乌姆·卡特夫,是西奈半岛东北部的一个“十字路口”,向西沿公路可达伊斯梅里亚,向东可达贝尔谢巴,南部联通埃拉特,北部可达阿里什。如同皇宫门口的石狮子一样,这里也是埃及的战略要地,但是讽刺的是它在“六日战争”前就曾被两次攻陷——1948年在“霍雷夫行动”中以军轻易打下了这个地方,在1956年的“卡叠什行动”中,由于埃军顽强抵抗,以军仅仅勉强打下了乌姆·卡特夫,在守军撤退后才占领了这里。

  为了不让这个要地再一次被拿下,埃及在苏联军事专家的指导下进行了防御改造。铁丝网、地雷组成深度达到35km的防线,在这个区域内还部署了90辆掩体内的T-34和T-54,以及近百门大炮(含自行火炮),南边的库赛玛驻扎着埃及第2步兵师,支援这个防御位置。沙龙手里唯一可用的防御部署资料来自“卡叠什行动”后的测绘研究,此后以军每年进行一次攻占阿布·奥格拉-乌姆·卡特夫的推演。

  6月5日上午8点15分,沙龙师团突破了原先联合国脱离接触部队的驻地,向埃及守军发动进攻。边界线上的埃军在两个小时的防守战后就撤退了,他们自信于阿布·奥格拉防线的坚不可摧,认为只需要阻挡一下就好。沙龙师团很轻松就控制了阿布·奥格拉西北方向,阻挡来自阿里什或者比尔·拉帆的援军,同时下属的侦察营也切断了库赛玛到乌姆·卡特夫的道路。剩下的目标是在夜色掩护下,将一个炮兵团转移到可以直接炮击乌姆·卡特夫的范围内。

  阿里尔·“阿里克”·沙龙,这位从伞兵队长变成坦克师长的将军正在计划如何一举拿下此地。在他的计划中,第一步是让第14装甲旅的“百夫长”营从沙漠中穿插到乌姆·卡特夫北侧,同时一个“谢尔曼”营(主要是M51)和一个机步营从正面进攻敌军防线步兵旅从北侧,沿平行于战壕的方向进军,敲掉守卫的埃第2师第12步兵旅。沙龙计划让M51掩护步兵前进,同时防备敌人的坦克——在这些战壕后方没有多少埃及战车,只有66辆T-34/85和22辆SU-100自行反坦克炮,不是M51的对手。

  沙龙还知道,埃及炮兵几乎没有接受过正当的夜战训练,他们到了晚上只会进一步收缩防区,这就是为什么他必须在晚上发动进攻。之所以从北侧进攻,是因为这里全是连绵不断的沙丘,埃及军方认为坦克想通过这里比登天还难,不过他们不知道沙龙已经部署了一个旅的伞兵,利用S-58直升机在夜晚机降,迅速消灭埃及炮兵。这看起来很不可思议,然而伞兵的机降作战大获成功,他们不仅彻底摧毁了埃及炮兵阵地,还在整个阿布·奥格拉防线引发了全面的恐慌。

  随着伞兵的胜利,“百夫长”营也从北方成功切入,成功插入防线点整,六个营的以色列炮兵进行了整个以色列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炮击,向乌姆·卡特夫倾泻了超过6000发炮弹——沙龙的命令是“让一切颤抖吧!”在20分钟的炮击里埃及军队都无力反击,轮到以第99步兵旅进攻了,在M51的支援下,他们成功打下了全部三条战壕。

  6日凌晨3点半,进军的“百夫长”营同突破雷区的“谢尔曼”营完成了会合,继续向南突破埃及防线。此时他们终于遇上了后备的埃及坦克——不过66辆T-34/85和22辆SU-100,T-34/85的火炮对“百夫长”没有威胁,而105mm炮对苏联坦克来说则是致命的。埃及坦克在夜晚胡乱射击,根本不知道哪里是敌人,他们很快就被全歼了,只有6辆T-34和同样少的SU-100幸存下来。到了6日中午,以军完全攻下了阿布·奥格拉,埃第12旅已经完了,2000多埃及士兵战死,以军的代价只有41人阵亡,19辆坦克受损(多数归于地雷)。

  胜利的天平开始迅速倒向以军,塔尔师团已经开始逼近苏伊士运河,约夫师团重创了埃第4装甲师,沙龙师团拔掉了阿布·奥格拉防线。前一天还沉浸在“以色列空军80%已经战损”、“我军直抵加沙地带”、“特拉维夫浓烟滚滚”的假胜利里的埃军最高领袖艾梅尔元帅突然得知自己的两个师全没了,阿布·奥格拉第三次陷落的消息,顿时大惊失色。恐惧之中,他甚至没有来得及联系纳赛尔总统,就下达了全面后撤的命令。

  不得不承认“六日战争”期间的埃及军队真的是把所有的昏招都试了一遍,此时虽然以色列空军取得了绝对制空权,西奈东侧的防线步兵师还安然无恙,库赛玛以南还有萨阿德·沙兹利的一个装甲独立师。埃及的盟友阿尔及利亚正在向他们转交米格战斗机,还有足够的飞行员,另一个盟友科威特派出的援军也已经就位。但是一个撤退令,让所有努力彻底白费了,埃及最高指挥部甚至又发出了一则“不许撤退”的命令,只是让情况更糟了。

  此时,除了向联合国请求立刻停火以外,再也没有让埃及军队止损的方法了。然而遗憾的是,纳赛尔那些美丽的胜利谎言把所有人都骗了,从约旦到阿尔及利亚,甚至是东欧国家,都在庆祝埃及针对“以色列殖民者”的伟大胜利,谁也不会在这种时候来一个停火,只有倒霉的纳赛尔和艾梅尔是哑巴吃黄连,有口难言了。

  6月6日下午,第200装甲旅和第7装甲旅接近了守卫杰贝尔·利卜尼的埃及守军,在黄昏时分他们穿过雷区,和埃及第141装甲旅和“皇宫守卫”旅的T-55来了一次正面交锋,凭借更远的射程,“百夫长”压倒了T-55,埃及装甲兵守卫了几个小时后全部逃走了,丢下了30辆坦克的残骸。两天两夜没合眼的两个装甲旅决定立刻休息8小时,再继续行动。同时,南方司令部也有了新的目标规划——塔尔师团通过比尔·加夫加法堵住伊斯梅里亚公路,约夫师团控制南侧的吉迪山口和米特拉山口,目标是不要让埃军大部队从那里逃走。

  此时许多以色列坦克都要没油了,最后赶在截止时间到达米特拉山口的“百夫长”也只有12辆,而且全部都没油了。随后,一支机步兵和自行火炮组成的小队也赶到了,“百夫长”们赶紧借到了宝贵的燃油。米特拉山口大战随后展开,这一次他们的对手不过是数不胜数的败兵,绝望地想要逃回运河西岸的坦克、汽车和装甲车。以色列空军的“幻影”、“神秘”、“暴风”和“秃鹰”从上方倾泻炸弹,“百夫长”和炮兵们则不断发射炮弹,直到山口布满了上千辆车辆的残骸。

  塔尔师团的路线上没有区别,因为埃军彻底丧失了斗志,他们很快就控制了比尔·加夫加法周围。塔尔将一直在前锋的第7旅撤下,转而派出后备的第60装甲旅作为前锋。下属的第19营的15辆AMX-13被派到了防线西侧的山丘上,作为必要的防守。他们很快就看到了另一波敌人——从伊斯梅里亚出发的一个T-54旅,他们甚至不知道友军的第4师已经仓皇后撤了。

  但是15吨的AMX-13显然打不过36吨的T-54,SA50的炮弹被T-54的前装甲弹飞了,自己却挡不住100mm炮弹。第19营损失惨重,不少半履带车和AMX-13都被消灭了,就在他们不得不撤退的时候,一个营的M51赶到了,他们的105mm大炮很快就把T-54打得落花流水,T-54旅撤退了。吉迪山口的第200旅情况也不错,一个营的“百夫长”坦克在那里守了一个下午和晚上。

  在塔尔师团和约夫师团拦截败军的时候,沙龙师团一直在“追逐穷寇”,此时的埃军已经崩溃了,仿佛在一瞬间就垮了。大量的装备被直接丢弃,比如第125坦克旅,他们不发一炮就把所有的SU-100、ISU-152和IS-3M全部丢弃了,约30辆IS-3M就这样完好无损地被缴获了。

  滑稽的是,这个旅的旅长带着一帮小兵们一路逃跑,看到以军已经把退路切断的时候,他居然脚底抹油,丢下手下自个逃了。当他被以色列士兵抓获后,士兵问他为啥不先把装备都炸了的时候,他却说:“上级只是让我们撤退,没说让我们炸毁装备啊?”弄得士兵啼笑皆非,当然他们很快就发现,还有比这人更令人无语的长官。这样的上级对下级来说实在是灾难,正如一位第6机步师的司机回忆的:

  我们本来要在7日进攻埃拉特,但是到了那一天,我们的长官全不见了,原来他们逃到了苏伊士对面。我抛弃了自己的,和大部队一起撤退,但是在米特拉山口我们被从西边过来的以军袭击了,到处都是炮弹和,我被击中了……醒来的时候我受了重伤,倒在一辆囚车里。

  8日上午,沙龙师团的两个坦克营在纳赫尔伏击了撤退中的埃第6机步旅大部队,结果不言而喻——第6机步旅损失60辆坦克leyu乐鱼、100辆自行反坦克炮和300辆各种车辆,伤亡700多人,5000多人逃跑。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埃及军队都如此窝囊,库恩提拉之战就是一个反面例子。

  在6月5日,以第8装甲旅向库恩提拉发动了“声东击西”的进军,和当地的守军进行了交锋。埃军进行了激烈反击,坦克和步兵奋力开火,军官的伤亡比例几乎和士兵一样高,大部分守军都战死了,只有3辆伤痕累累的坦克在战后幸存。第8旅的60辆“谢尔曼”在几天之内拖住了300辆各类坦克,付出了不小的代价。整次西奈战役的最后一次坦克战发生在第7旅和守卫比尔·加夫加法机场的T-55之间,双方互有伤亡。到了9日,战斗都结束了。

  经历过西奈半岛战役后,埃及的IS-3M损失了73辆,ISU-152也损失惨重,后者甚至就没怎么打过仗。参与实战的IS-3M几乎都损失了,此后埃及军队对IS-3M彻底丧失了信心,仅存的一个IS-3M团被降级为后备,极其少数的IS-3M确实参加了赎罪日战争,但是没有一辆活着回来。1980年,IS-3M和ISU-152从埃及陆军全部退役,被拆解化铁水或者捐赠转卖给海内外的博物馆,埃及军方甚至没有留下做后备用。

  被以色列装甲部队缴获的IS-3M随后进行了测试,最初以色列人对122mm大炮的威力和175mm的装甲赞叹不已,但是很快他们就发现了这种巨无霸的几个无法忍受的问题。首先,车内空间太窄;其次,炮塔里实在是热的要命;最要命的是,坦克的发动机在炎热的沙漠里经常过热。即使是换装了T-54的柴油机,也没什么用。忍无可忍的装甲兵们将IS-3M拆解了一批,把大炮送上了巴列夫防线,留下几辆完整的在阅兵式上拉出来遛遛,总之这就是IS-3M在这两个国家的结局了。

  整体来看,IS-3M的战果甚至还没有比T-54或者T-34好看多少,21辆IS-3参与了拉法大战,一些IS-3可能也参加了纳赫尔和库恩提拉之战,但是他们的战绩很不好看,强大火力和坚固装甲的优势被过慢的速度,耗时的装填,过差的准度掩盖了。M48在面对IS-3M时的战术,和二战时盟军中型坦克面对“虎”的战术很像,结果IS-3M的表现甚至还不如“虎”。

  在分析类似的坦克战的失败原因时,一些人会认为阿拉伯装甲部队的坦克性能不行,不如以色列的美欧坦克,或者苏联提供了质量降级的产品。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如同前面提到的,以色列的坦克并不构成针对阿拉伯国家的坦克的整体优势,只有某些局部优势,反过来也是一样的。对坦克战帮助最大的还是车组的素质,如同塔尔本人所说:“最棒的坦克组员将赢得胜利。”这句话也是以色列装甲部队的口号。

  根据后来的分析,埃及坦克兵们只能通过苏联人教的教条发动死板的进攻,很难灵活作战,糟糕的瞄准系统和训练不足的炮手几乎打不中1000m外的任何东西。以色列坦克兵不仅懂得从对手的侧翼与后方不断袭击,机动变换队形反击,还具有3000m距离上几乎百发百中的准度以及极高的射击速度,看看第188旅第74营一位士兵的回忆:

  有一天营长雅尔·纳夫什问一位炮手,朝1.2km外连续射击三次需要多久。那人说四分钟,雅尔说太慢了,又问了另一个人,对方说两分钟,他还是回答太慢了。其他人有人说两分钟,有人说一分多,他都不满意,决定自己试一下,结果从他跳进坦克,连续三炮三中到翻出炮塔,只过了不到十秒。

  这并不代表埃及炮手不懂得射击理论,只是他们往往忽视实战训练,加上IS-3M本身瞄准具也很复杂,因此IS-3M的车组们表现才会如此糟糕。同样,这也是在告诉苏联坦克部队,重型坦克的历史已经结束了,未来复合装甲替代了重型装甲,APFSDS弹成为主流穿甲武器,重型坦克从此永远退出历史舞台。

  到了1973年赎罪日战争的时候,埃及陆军的王牌装备已经变成了T-62和T-55,以色列陆军也买到了M60和M48A5坦克,在西奈半岛还会爆发上千辆坦克的正面对决……那则是另一段被人津津乐道的故事了。

  机核从2010年开始一直致力于分享游戏玩家的生活,以及深入探讨游戏相关的文化。我们开发原创的播客以及视频节目,一直在不断寻找民间高质量的内容创作者。

  我们坚信游戏不止是游戏,游戏中包含的科学,文化,历史等各个层面的知识和故事,它们同时也会辐射到二次元甚至电影的领域,这些内容非常值得分享给热爱游戏的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