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yucom乐鱼官网舟山电力“阿拉来嘞”志愿服务队队长李忆:让微光成炬 凝成志愿服务闪亮星河15个春秋,他全年无休,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带领电力青年志愿者积极投身海岛志愿服务,以项目化运作,链接各方资源,实现舟山市优秀志愿服务项目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突破。
浙江好人、省优秀志愿服务工作者、省首批志愿服务项目专家、省战疫群英奖、省向上向善好青年、市助人为乐道德模范一个个荣誉称号,记录了他不平凡的足迹,也见证着他“微光成炬 凝成星河”的公益初心。
“叔叔爸爸,吃糖!”前不久,在父亲的陪同下,14岁特殊儿童小胡回到了她日思夜想的“第二个家”舟山市志愿文化基地。“家人”李忆应声而来,彼此打上照面的那一刻,小胡笑开了花。
当时,正在医院照顾患癌父亲的李忆,收到一条求助信息:自闭症儿童小胡,因母亲过世、父亲要打理妻子后事及照顾同样是自闭症的哥哥、80岁的奶奶卧病在床等因素,在特殊学校开学前,面临白天无人看管的困境。
“委托人询问了几家公益组织,没有人愿意接管。”将心比心后,李忆独自揽下这份“无偿”差事,开启了3个月“代理爸爸”的生活。
那段时间,他推掉了一切外出活动,白天在基地“带孩子”,晚上去医院“陪老人”,利用碎片时间处理公务,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
“这是水龙头,要拧开”刚到基地的时候,小胡蓬头垢面,一言不发,生活无法自理。李忆主动帮她洗头、剪指甲,耐心陪她说话、教她技能。他还自掏腰包买了餐具和被子,每天中午风雨无阻,骑电瓶车出去为她带饭,收拾房间让她午睡。
在李忆的温暖相伴下,小胡有了明显改变,不仅学会了独立上厕所、自主吃饭,还习得了简单会话、自我保护技能,上学后仍不忘回“家”探望,一句“叔叔爸爸”,饱含对李忆的无尽思念。
2009年,年仅29岁的他,牵头组建了舟山电力“阿拉来嘞”志愿服务队。彼时,舟山跨海大桥刚刚通车,海岛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伴随大批外来务工人员涌入的,是海岛新居民子女的教育难题。
“这些电器,你都会用?”当看到13岁新居民子女岚岚(化名)在低矮凌乱的住所里,独自完成作业、料理家务、照料弟弟,缺乏安全用电常识却又不得不经常接触电器时,李忆久久不能释怀。
“我一定要为他们做些什么!”带着这个想法,他创立了“海岛萤火虫助力新居民子女健康成长”志愿服务项目,积极组织青年志愿者走进民工子弟学校、新居民子女家庭,提供学业辅导、居家安全用电指引等“私人定制”服务,并通过校企、校地合作,开辟以海洋电博士、海洋鱼文化、海洋船文化为特色的第二课堂,解决新居民子女素质教育程度不高、第二故乡认同感不足等问题。
萤火微光,亦能汇炬成阳。15年来,“海岛萤火虫”项目已累计开展志愿服务2000余场次、服务时长40000余小时,惠及新居民子女及特殊儿童3万余名。该项目荣获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第十二届中国青年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奖,也是舟山首个获得全国奖项的志愿服务项目。
“阿婆,你的降压药到了!”去年底的一个清晨,李忆与志愿者们搭乘“舟电16号”海缆检修船,登上嵊泗县绿华岛。此行,他们除了为岛上留守老人“捎带”药品外,还奉上了爱心理发、电器维修、文艺表演等志愿服务。
看到熟悉的红马甲,82岁的陈阿梅(化名)喜不自胜。“多亏了小李,我家的电路整齐了,房间也亮堂了。”她说。
在嵊泗县,每个偏远小岛都有和陈阿梅一样,渴望“舟电16号”驶来的“夕阳老人”。东库岛王爷爷最期盼的是服务队为他理发、修剪指甲,滩浒岛吴奶奶最期盼的是每隔两月就能在村门口看越剧表演,而壁下岛刘伯伯最期盼的是每次在家就能针灸治疗。
2018年,李忆向公司建言献策,提出将“舟电16号”海缆检修船,打造成一艘独具志愿服务特色的“海上流动志愿服务之船”,以此解决“大岛建小岛迁”背景下,偏远小岛留守老人日益增多,为老服务受海岛交通限制无法有效开展的现实问题。“乘风破浪 载光泗海关爱嵊泗偏远海岛留守老人”志愿服务项目应运而生。
“有约而来、有需而来、有急而来”。6年间,在李忆的孵化与指导下,“舟电16号”跑遍了嵊泗所有偏远小岛,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1000余场次、超5万小时,服务海岛群众3000余人次。该项目也荣获2022年全国“四个100”先进典型、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第十四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项目奖。
“有人记挂着线名高龄空巢老人在年轻志愿者的陪伴下,包饺子、读报纸、学习操作智能手机。他们每人还收到了一份志愿者精心准备的重阳节礼物。
这是李忆带领“阿拉来嘞”,常态化开展“朝阳伴夕阳海岛空巢老人关爱计划”志愿服务项目的一个场景。
始于“电亮夕阳红为老服务”项目,在此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壮大志愿“朝阳力量”,衍生才艺表演、上门陪聊、生活帮扶、携老人外出旅行、开设智慧“E”课堂等个性化服务自创办至今,“朝阳伴夕阳”主题志愿服务项目已走过8个年头,让数万名海岛老人,脸上有了笑容、生活有了盼头。
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下基层多年,李忆深感,志愿服务既要扶智,也要扶志;既要“输血”,更要“造血”。
“使用万用表测直流电流时,红、黑表笔,要注意插孔位置”在“修而立”东海工匠助残技能培训公益课堂上,时常可见李忆与手语志愿者互相配合,为有主动学习意愿的残疾人以及职业技能匮乏者、戒毒成功人员,提供免费电器维修技能培训。受益于此,6500名残疾学员取得了初级电工证书,5884名学员成功就业。
说起创立该公益课堂项目的初衷,李忆坦言,“长期输血式帮扶造成很多无一技之长的困难人员在家坐等救助的被动心理。如果能够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势必能够带动就业,改善生活。”
为此,他积极奔走,不仅拉来电器维修技能大师夏志祥担任免费“导师”,还四处寻找场地,将一栋闲置三层楼房改造成培训基地。
随着报名人数日渐增多,教学用具面临短缺。他又四处奔走,进社区和渔农村,回收居民淘汰或无法修理的旧家电作为教具,不足部分自费购买。“这些年,我没什么存款。工资东买一点、西捐一点,都用在公益上了。”李忆打趣说。
从招收学员、组织考试到推荐就业,他带领“修而立”东海工匠助残技能培训公益课堂项目,探索出了一条“志愿服务+公益创业”的自我造血新路,为助残志愿服务品牌化运作提供了有力借鉴。
该项目摘得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公益创业赛铜奖,实现了舟山公益创业大赛“零”的突破。在李忆团队的无私帮助下,越来越多残疾人实现自我价值,“修”出一片新天地,“活”出了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下步,我计划推出自强不熄项目,面向那些中、重度智力残疾人群,提供免费制香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提升家庭生活品质。”李忆说。
2018年底,定海干览的钱阿婆因车祸骨折,几十亩桔子面临滞销。李忆从报纸上看到这则消息后,立即组织“阿拉来嘞”志愿者上门帮忙采摘,随后又联系爱心企业购买,在志愿团队里发起爱心认购。
此后每年,李忆都将这件事放在心上,“帮钱阿婆卖桔子”成了团队志愿者一年两季、雷打不动的秋冬之约,截止目前,已累计帮钱阿婆售卖桔子1万4千余斤。
历史是一座城市的记忆,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以志愿力量,传承、守护城市历史文化,李忆也有自己的思与行。
他深入挖掘舟山“小小图书馆”抗日宣传根据地红色文化遗产,遵循“认知认同践行”规律,以有体验平台、有多元渠道、有精品载体、有宣讲队伍的“四有”路径,组织开展“小小”讲、学、赛系列活动,促使全市小学生对“小小图书馆”的知晓率,从2014年的5%提升到现在的94%,相关志愿服务项目荣获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入选团中央中小学生志愿服务优秀项目案例。
“我从没像现在这样感受到,与时间赛跑的焦虑感与责任感。”2020年,李忆带领“阿拉来嘞”运用现代影音手段,对舟山老一辈军人进行采访,收集整理他们口述的军旅故事。在前期摸排过程中,有不少抗战老兵“刚约好见面访谈时间,没多久便与世长辞。”
为了跑赢时间,李忆延续“地、校、企”合作模式,一方面,引入本地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通过“走、征、寻、晒leyu乐鱼、访”,完善新中国成立前参加的老兵信息,跟踪记录抗战故事;另一方面,对接学校、社区、教育基地,以派发书籍、播放视频等形式进行主题推广,并在本地大学微信公众号开设“老兵故事会”专栏,先后推送文章6期,平均每期阅读量超过1万。
功夫不负有心人。“东海铁流”老兵口述史抢救性整理志愿服务项目,共收集到老兵口述视频资料近350小时,编辑《光辉的足迹 光辉的印记》《海上狼牙山抗日故事》等“东海铁流”系列书籍30余本,形成文字材料60余万字。
在国网舟山供电公司青年活力园“阿拉来嘞”志愿服务活动室的储物柜里,十几摞红马甲整齐码放。从创城“最前线”到抗疫“主战场”,从乡村“犄角旮旯”到城市“海上花园”,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李忆和“阿拉来嘞”的身影。
“志愿服务是会上瘾的。在真心奉献的同时,我享受到了快乐,也收获了感动。”谈及未来,李忆表示,投身公益的青春最美丽,自己会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直到干不动为止。(汪超群)
Copyright © 2014-2025 leyu·乐鱼(中国)体育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赣ICP备14010543号-2 Xml网站地图 HTML地图 txt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