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胜、京东、百援等头部连锁纷纷推特色项目价格战迎来新战场?上面三个案例的共性之一在于,头部连锁开始将更多视角放在微观层面的特色项目之上,而非前几年宏观层面的模式打造。
众所周知,连锁成立的条件是可复制、可控制、可标准化,这也是为什么早期汽服连锁以养车连锁为主,项目集中在保养快修等层面;而空调维修、贴膜、治理烧机油等特色项目,往往是单店的优势。
今年的一个变化在于,头部连锁的视角逐渐从宏观层面聚焦到微观层面,愈发重视更为具体的特色项目。
比如华胜,5月初汽车服务世界专访周大军,后者透露:华胜正在践行回归燃油车业务的大战略,并将研发更多特色项目,今年主攻对象是空调和底盘。
以空调项目为例,华胜的研发流程是:在内部成立项目小组,集中精力开发成标准化产品,项目测试成型并运营成熟之后,再全面推广。
猫虎狗等养车连锁,现在的项目重心之一,就是以三膜为代表的美容业务,不仅推出了各自的贴膜中心、贴膜空间、美容中心等门店形态,并且主推隔热、改色、车衣等项目,附带贴膜技师的招聘和培训。
另外,百援精养最新的流量战略中,包含启动大型项目(如烧机油治理)的客资集客局部试点,证明如今头部连锁的引流项目,从原来的以保养套餐为主,延伸到特色项目之上。
前几年,行业中还存在“头部连锁只能做简单项目、缺乏技术含量”的说法,如今头部连锁纷纷聚焦特色项目,显然不想只是扮演上述角色。
一是价格层面,无论是免拆发动机烧机油,还是三膜,都是价格战的主战场,头部连锁就算进入较晚,但无疑都加入了价格战的行列。
二是产品层面,现在一个很明显的趋势是,头部连锁不仅与上游品牌战略合作,还在推出自有品牌,比如三膜领域,天猫养车就推出了隐形车衣优选自有品牌,主打“产品达到顶尖品牌98%的性能,价格只有后者的一半”。
三是服务层面,“十年质保”、“买贵赔、包安装、无忧退”等售后服务,以及京东测试的上门贴膜,都将原本的卷价格升级到卷服务。
当然,也不能忽视头部连锁面临的难点,包括项目标准化程度、员工的实操能力,以及如果出现质量问题,对连锁品牌的潜在风险。
以三膜为例,算是相对标准化的项目,但行业也存在“三分膜、七分贴”的说法,对技师提出了较高要求。
客观层面,目前平均车龄接近7年,维修相关的需求逐渐显现,底盘就是典型;而新能源的发展,激发了贴膜、轻改等业务,这些项目趋势已是行业共识。
主观层面,对于养车连锁来说,其核心业务相比于维修、钣喷、贴膜、轻改等项目,客单价比较低,导致营收和盈利的想象空间都很有限。
另外,前几年的保养价格战,随着抖音198保养套餐的兴起,导致保养基本上没有太大开展空间,门店只能将目光转向其他特色项目。
对于头部连锁来说,前者可以帮助单店提高盈利能力,后者可以助力连锁提高扩张速度,理论上是可以促使头部连锁建立护城河。
一是2014-2019年,汽服连锁1.0阶段,在资本的推动下,专修连锁、专项连锁、事故车连锁、上门服务、O2O等模式百花齐放,是一个试错阶段。
二是2020-2022年,汽服连锁2.0阶段,资本撤退之后,天猫养车正式开启招商,京车会转向京东养车,各种上游品牌商推出连锁品牌,在门店模型上,以社区店为基础,以洗车、保养、养护、快修等为核心项目,可以说是养车连锁阶段。
三是2023年开始,汽服连锁3.0阶段,以养车连锁为代表的头部连锁,纷纷布局专项门店,包括以项目为单位的店中店、以模型为单位的新门店、以品牌为单位的新门店三种模式。
在汽服连锁3.0阶段的早期,头部连锁的主要工作,更多的是寻找和明确方向,进而跑马圈地、占领山头,其中还包括一定程度的试错,比如天猫养车就从改装中心调整到贴膜轻改中心。
时间走到今年,头部连锁进一步聚焦到具体的特色项目当中,进行项目研发、产业链的打通,以及一定的营销杠杆,可以视作汽服连锁3.0阶段的裂变。
由此也能看出头部连锁战略视角上的变化,从概念和模式转变为经营和项目,华胜今年的战略选择就很典型:将战略视角从看外部机会转向看内部运营,其结果指标之一,就是提高单店的营收和盈利水平,逐渐优化亏损门店。
这也同时体现了头部连锁在盈利层面的逻辑变化:以前是基于轮胎、保养等单品类的规模效应,如今是基于特色项目的服务增值效应。
过去,提到特色项目,往往是单店的优势所在,比如改色膜、四轮定位、治理烧机油、老车整备等等,而特色项目、特色门店、个人IP也往往是一体的。
道理也很简单,所谓的特色项目,与门店的定位、老板的资源、员工的能力等多种因素息息相关,具有较强的独有性,不太容易复制,这个特点与连锁的属性正好相反。
如今,头部连锁通过项目研发,借助店中店、专项门店等方式,逐步进入特色项目赛道,进一步打破边界,影响行业格局。
过去几年,随着资本大规模进入,洗车、轮胎乐鱼官网、小保养等项目,基本上已经被价格战击穿;抖音崛起之后,保养套餐、贴膜等项目的价格也被挤占;今年年初,郑州又掀起了补胎大战,再加上四轮定位团购,新兴的轮胎底盘项目未能幸免。
我们可以看到,至少在三膜领域,头部连锁一方面直接和上游品牌商合作,一方面推出自有品牌,很快就加入了价格战的行列。
一是燃油车销量式微,车主的用车频次下降,快修快保的整体体量下滑;二是车主逐步从线下走到线上,价格敏感度更高。
这也说明现在行业基本上不存在所谓的红利项目,再想依靠先发优势或者信息差来赚钱,确实越来越难。
基于这一事实,现在能脱颖而出的门店,很多是高端定位的门店,利用装修、设备、技术,把价格做上去,目标客户群体也只是行业中20%-30%的车主。
可以看到,现在不止一家头部连锁推出了上门服务,比如京东的上门贴膜,比如兔师傅的救援车项目,本质上就是一种增值服务。
对于单店来说,如何在服务层面下功夫,让车主感受到服务的价值,也是差异化的体现,比如汽车服务世界报道过的赠送牛肉汤的上海宝谛,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总的来说,当下,除了一些非常小众和垂直的项目,不管是日常的洗美维保,还是所谓的特色项目,都是头部连锁的必选项,这也是行业内卷的必然结果。
Copyright © 2014-2025 leyu·乐鱼(中国)体育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赣ICP备14010543号-2 Xml网站地图 HTML地图 txt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