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作战飞机加速飞向战场近年来,多国在研发协同作战飞机方面有所动作,美空军在这方面更是动作频频。尤其是今年,随着美空军一系列措施的落地,协同作战飞机的发展被一些外媒解读为“进入新阶段”。
今年2月,XQ-67A无人机完成首飞。美空军方面称,它是继XQ-58A无人机之后的第二代协同作战飞机,“将代表未来无人机的发展方向”。
那么,协同作战飞机究竟是什么?为何会被视为“未来无人机的发展方向”?本期,让我们一探其发展来路、现状与前景。
关于什么是协同作战飞机,当下尚无明确的定义,但对其发展源头,各方面的认识比较统一。协同作战飞机的研发,发端于无人“忠诚僚机”概念,又与无人“忠诚僚机”有所不同。确切地说,它的性能定位高于无人“忠诚僚机”,是能以分布式阵型自主协同有人机实施大规模行动的智能化无人机。
从一些国家提出的概念和所推出的项目来看,协同作战飞机可以是某一型飞机,也可以是多型飞机;可以是一个系列的飞机,也可以是包括飞机在内的一个体系。
一是高度自主。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自主飞行、人机编组、先进传感器和导航等新技术支撑下,协同作战飞机将获得类似人类大脑的“智慧大脑”支持,进而具备自主飞行、按需协同能力。如美空军主导开发的“天空博格人”自主智控核心系统,就可视为“智慧大脑”的一部分,能自动控制飞行器的飞行。
二是安全可靠。在大数据、大模型、智能算法等技术助力下,加上一些涉及伦理与权限的程序约束,协同作战飞机会更加安全可靠,自觉听从于有人机/长机的指挥,甚至自主判断有人机/长机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做出反应。
三是灵活多能。协同作战飞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做到几乎不受地面站控制。经过“长期驯化”,它能以“多对一”的方式与有人机灵活编组,根据多样化任务所需,分布在不同阵位,遂行刺探敌情乐鱼官网、放量打击、李代桃僵等任务。
四是较为实用。与无人“忠诚僚机”相比,协同作战飞机能适应复杂的强对抗环境,满足大规模高端作战需求。它采用的“通用平台+专用载荷”“一机多型+一型多能”模块化设计理念,能有效降低成本,易于实现大规模生产。
从根本上讲,协同作战飞机的发展,基于无人机的战场应用。但推动协同作战飞机持续发展的动力,来自使用者对战斗无人机的更高要求和预期。这是因为,在使用无人机过程中,各国发现无人机虽然有一系列优点,但也存在不少短板,集中表现在它不够敏捷、智能,无法与有人机大规模协同、实现并肩作战。于是,协同作战飞机成为一些国家研发的重点项目。
具体来说,协同作战飞机的持续发展,主要源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个方面是科技的支撑。随着无人机的广泛应用与更多技术难关被攻破,一些颠覆性技术成果逐渐走向成熟,并得到运用。这些技术,为协同作战飞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以美空军为例,从2010年左右推动的F-16改无人作战僚机到今年5月美空军部长试驾X-62A智能飞机,从XQ-58A到XQ-67A,其发展无不与美军推进的一系列计划、项目取得技术突破息息相关。这些计划和项目,包括“低成本可消耗飞机技术”“自主协同支持技术”“机外传感器”等,“天空博格人”自主智控核心系统项目也在其中。
其一,是认为它能使空军作战效能倍增。有人机与无人机的协同虽然不算新概念,但以往的无人机协同有人机,大多时候无人机只是在“打配合”,达不到两者无缝衔接、密切协同的程度。协同作战飞机概念的提出及诸多相关工作的推进,就是要把有人机与无人机的协同水平提升到所需的新高度。研发者企图通过努力,使协同作战飞机能与有人机真正实现功能互补、联合行动、体系作战,从而使空军作战效能倍增。
其二,是认为它有助于优化未来空中兵力结构。军事领域一个新概念的提出,通常是为了谋求在未来战场上取得一定优势。协同作战飞机作为一个新概念,它的提出具有同样的目的。它的成熟与运用,将会改变未来空中兵力结构的布局。随着有人机与更多无人机编组形式的出现,未来的空中兵力将渐渐转向以无人机为主,构建起具有新优势的空中架构。美空军将协同作战飞机纳入“下一代空中优势”体系框架一并设计,就是为了达此目的。
在研发协同作战飞机方面,美国属于先行者。协同作战飞机的概念是美国在2022年提出的,经过近年来的摸索与实践,技术上已取得实质性突破。
目前,美国研发的第一代协同作战飞机已具备有限的自主作战能力,有代表性的机型包括XQ-58A、MQ-28、MQ-20、UTAP-22等。其中,MQ-28A是美国为澳大利亚研发的无人机。第二代协同作战飞机的当前型号有XQ-67A和升级型XQ-58系列等。此外,美国一些知名军工企业也先后推出了不同类型的协同作战飞机,包括“开局”(Gambit)、“狂怒”协同作战飞机等。
随着更多国家对协同作战飞机给予关注与重视,不少国家也开始在这方面进行论证、研发。欧洲各国、日本、印度在论证下一代战斗机研制计划时,将无人作战飞机纳入其中一并考虑,试图构建起“下一代战斗机+无人作战飞机”的新体系,并逐渐使无人作战飞机承担起类似协同作战飞机的角色和任务。然而,受制于自主智能、编组飞行、算法软件等相关技术的发展水平,上述各国的无人作战飞机项目目前大多局限于研发传统无人僚机。为了突破这些技术难关,一些国家开始“抱团取暖”、联合攻关。至于能不能通过这些举措达到目的,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总体来看,各国在协同作战飞机研发方面进程不一。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即便当前一些先进国家,其推出的协同作战飞机也大多属于半自主、半智能水平,没有实质性列装。
不过,在一些先进国家的摸索实践过程中,协同作战飞机通用化、模块化生产的设计特点已经显现,如XQ-67A采用了XQ-58A的通用机体和“开局”系列无人机的一些研发理念。“开局”系列无人机的先进理念之一,就是采用了类似“通用底盘+专门载荷”的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协同情报监视与侦察机、协同空战机、协同训练机、高端隐身察打一体机等机型,以便达到降费增效的目的。
崭新的发展前景,使协同作战飞机即将进入提速发展阶段。从目前来看,协同作战飞机今后至少会在以下几个方面持续用力。
一是人机互动程度更深。无论是从现在的定位还是从将来要担负的任务来看,协同作战飞机发展所面临的问题都不会少。不同于初期的机机协同和多机互动,协同作战飞机功能的发挥,在更大程度上体现为“合多为一”“人机‘心意’互通”“高灵敏度应变”等,这就必须从技术、伦理、机理等层面解决互信任、可控制、巧编程、智运用等问题。在未来,不排除诸如“天空博格人”的自主智控核心系统配置到有人机上的可能。
二是功能更加多元。可以预见,随着数字工程、开放式架构、敏捷软件开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协同作战飞机的运用将会像当前无人机一样普遍,涌现出协同轰炸机、协同攻击机、协同电子战飞机、协同察打一体机、协同加油/运输机、协同训练机等一系列机型。简而言之,战场需要什么样的功能就可能出现什么样的机型,这将使协同作战飞机的功能更加多元,逐步形成协同作战飞机“小体系”,成系列、成规模、成建制地融入并有力支撑起联合作战的“大体系”。
三是使用成本更低。通用化、模块化的设计,有利于降低协同作战飞机的造价。但是,随着协同作战飞机在未来战场上需求量飙升,必将存在经济承受问题。因此,如何进一步降低造价,将备受各国关注。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进步,协同作战飞机规模化运用后,研发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
协同作战飞机可以说是一种开创性的智能化空战装备。由于突出了“协同”,协同作战飞机的背后有“长机”甚至更大体系的支撑,因而能够精准高效地执行任务,灵活应对各种威胁。同样因为突出“协同”,协同作战飞机将把更多“注意力”放在“长机需要我做什么”上,因而补位更加及时高效。
这种发展方向和运用方式,将对空战模式产生很大影响。与传统无人僚机相比,它的作战能力有所不同,并可能因此拥有众多用武之地。
一是充当“急先锋”打头阵,能对对手的防空力量形成有效压制。有人机位于对手防区外指挥,协同作战飞机自主飞抵防区内实施分布式、穿透性打击,为后续作战开辟通道。此外,一些协同作战飞机兼具情报监视与侦察、电子战等能力,可前出刺探敌情甚至实施干扰、佯动诱骗等,从而使协同作战更具效能。
二是亦“仆”亦“主”,可“换位”指挥“蜂群”作战。协同作战飞机既可以是有人机的配角,也能变换角色成为独当一面的“二当家”。特别是一些高端协同作战飞机,甚至可以化身为“主机”投放并指挥微小型无人机群防群攻,消耗对手高精尖武器装备,从而夺得战场上的主动权。
三是作为低成本“武库机”使用,配合有人机实施放量打击。协同作战飞机不一定是新机型,也可以在老旧机型基础上改装而成,目的就是盘活老旧装备资源,将其作为“机外武器库”或“武库机”来使用,以弥补高端隐身战机载弹量不足的短板,从而实现最佳协同打击效果。
Copyright © 2014-2025 leyu·乐鱼(中国)体育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赣ICP备14010543号-2 Xml网站地图 HTML地图 txt地图